主页 > 名句 > 李益的名句 > 伏波惟愿裹尸还,定远何须生入关。

伏波惟愿裹尸还,定远何须生入关。

出自唐代李益的《塞下曲

伏波惟愿裹尸还,定远何须生入关。

莫遣只轮归海窟,仍留一箭射天山。

鉴赏

  李【lǐ】益【yì】的边塞诗【shī】,主要【yào】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【sī】归的【de】怨望情【qíng】绪,情【qíng】调偏于感伤,但也【yě】有一【yī】些【xiē】慷慨激昂之作,《塞【sāi】下曲》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。

 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【zuò】比【bǐ】,抒【shū】发了将士们【men】的豪情壮志。头【tóu】二句夸赞东汉两【liǎng】个名将马援和班超。“伏波惟【wéi】愿裹尸还”,这【zhè】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。东【dōng】汉马【mǎ】援【yuán】屡【lǚ】立战功,被封为伏【fú】波将军。他曾【céng】经说:男【nán】儿当战死在边【biān】疆,以马革裹尸还葬。“定【dìng】远【yuǎn】何须生入关”,这【zhè】句说的【de】是班超的故事【shì】。东【dōng】汉【hàn】班超投笔【bǐ】从戎,平定【dìng】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【de】叛【pàn】乱,封定远【yuǎn】侯【hóu】,居西域三【sān】十一年。后因年老,上书皇帝,请【qǐng】求调回,有“但愿生入玉门关”句。

  以【yǐ】上两句说:为保【bǎo】家卫国,边塞将士应【yīng】长期驻守边疆,宁愿战【zhàn】死疆【jiāng】场,无须活【huó】着回到玉门关。后二句表示灭敌及【jí】长【zhǎng】期卫边的决心。

  “莫遣【qiǎn】只轮归海【hǎi】窟”,“只轮”,一【yī】只车轮。《春秋公羊传【chuán】》:“僖公【gōng】三十三年,夏四月,晋人及姜【jiāng】戎败【bài】秦【qín】于肴..晋人【rén】与羌戎要【yào】之肴【yáo】而击之,匹马只【zhī】轮无反(返)者。”“海窟”,本指海【hǎi】中动物聚居的【de】洞【dòng】穴,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【jū】住【zhù】的瀚【hàn】海(沙漠)地方。这句意思是说,不能让【ràng】一个敌人逃【táo】跑。

  “仍留一箭定天【tiān】山【shān】”,“一箭定天【tiān】山”,说的是【shì】唐初薛仁贵西【xī】征突厥的【de】故事。《旧唐书·薛仁【rén】贵传》说:“唐高宗时,薛仁贵领【lǐng】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【yú】万军队,发【fā】三矢【shǐ】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【bù】队中的三【sān】人,其余都【dōu】下马请【qǐng】降【jiàng】。薛【xuē】仁贵率兵乘胜前进,凯旋时,军【jun1】中歌唱道:“将军三【sān】箭【jiàn】定天山,战士长歌入【rù】汉【hàn】关【guān】。”

 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:“要全歼【jiān】敌人,不能【néng】让一个敌【dí】人逃跑,而且【qiě】应该【gāi】留驻边疆【jiāng】,叫敌人不敢再来【lái】侵犯。”

 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、班【bān】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【shì】,讴歌【gē】了将士【shì】们激昂慷慨、视【shì】死【sǐ】如【rú】归【guī】、坚决消灭来犯【fàn】之敌的英雄气概和【hé】勇于【yú】牺【xī】牲的【de】精神,反【fǎn】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【de】心愿。全诗情调激昂,音节嘹【liáo】亮【liàng】,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【bào】国的豪迈【mài】诗篇。

李益简介

唐代·李益的简介

李益

李益(约750—约830), 唐代诗人,字君虞,祖籍凉州姑臧【zāng】(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),后迁河南郑州【zhōu】。大历【lì】四年(769)进士【shì】,初任郑县【xiàn】尉,久【jiǔ】不得升迁,建中【zhōng】四【sì】年(783)登书判拔【bá】萃科。因仕【shì】途失意,后【hòu】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。以【yǐ】边塞诗作【zuò】名世【shì】,擅长绝句,尤其【qí】工于七绝。

...〔 的诗(183篇)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