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名句 > 杜甫的名句 > 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
出自唐代杜甫的《春夜喜雨
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
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

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,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。

伴随和风,悄悄进入夜幕。细细密密,滋润大地万物。

浓浓乌云,笼罩田野小路,点点灯火,闪烁江上渔船。

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,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。

注释

知:明白,知道。说雨知时节,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。

乃:就。发生:萌发生长。

发生:萌发生长。

潜(qián):暗【àn】暗【àn】地【dì】,悄【qiāo】悄地。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【qiāo】悄地随风【fēng】而至。

润物: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。

野径:田野间的小路。

晓:天刚亮的时候。红湿处:雨水湿润的花丛。

红湿处: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。

花重: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。

重:读作zhòng(重在这【zhè】里的意思是【shì】:沉重【chóng】。所【suǒ】以读作第【dì】四声。)

锦官城:成都的别称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【zhù】.北京【jīng】:人【rén】民文学出版社,1998:158-159

2、于【yú】海娣 等.唐诗鉴赏【shǎng】大全集.北【běi】京:中国华侨出【chū】版社,2010:180-181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写于761年(上元【yuán】二【èr】年)春。杜甫在经过一段【duàn】时间的【de】流【liú】离转徙的生活【huó】后,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。作此【cǐ】诗时,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【jū】两【liǎng】年。他【tā】亲自耕作【zuò】,种菜养花,与【yǔ】农民交往,对春雨之情很深,因而写【xiě】下了这首描写春【chūn】夜降雨、润【rùn】泽万物【wù】的【de】美景诗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于海娣 等 .唐【táng】诗鉴赏大全【quán】集 .北京 :中国华【huá】侨出版社 ,2010 :180-181 .

2、程千【qiān】帆【fān】 等 .唐【táng】诗鉴赏【shǎng】辞典 .上海【hǎi】 :上海辞书出版【bǎn】社 ,1983 :522-523 .

鉴赏

  这是【shì】描绘【huì】春【chūn】夜雨景,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。一【yī】开【kāi】头就用一个【gè】“好【hǎo】”字赞美“雨”。在生活里,“好【hǎo】”常常被用来赞【zàn】美【měi】那些做【zuò】好【hǎo】事的人【rén】。如【rú】今用“好”赞美【měi】雨,已经会唤起【qǐ】关【guān】于做【zuò】好事的人的联想。接下去,就把雨拟人化,说它“知时节”,懂【dǒng】得【dé】满足客观需要。其中【zhōng】“知”字用得传【chuán】神,简【jiǎn】直把【bǎ】雨【yǔ】给写活了。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【de】季节,正需要下雨,雨就下起来了。它【tā】的确很“好”。

  颔联写雨的“发生”,进一步表【biǎo】现【xiàn】雨【yǔ】的“好”,其中“潜”、“润【rùn】”、“细”等字生动地【dì】写出【chū】了雨“好”的特点【diǎn】。雨之所以“好”,好【hǎo】就好在适【shì】时,好在“润物”。春天的雨,一般【bān】是伴【bàn】随着和风细雨地滋【zī】润【rùn】万物的。然而也有【yǒu】例外【wài】。有时候,它会【huì】伴随着冷风,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。有时候,它【tā】会伴【bàn】随着狂【kuáng】风,下得很【hěn】凶暴。这时的【de】雨尽管下【xià】在【zài】春天【tiān】,但【dàn】不是典型【xíng】的【de】春雨,只会【huì】损物而不【bú】会“润物”,自然【rán】不【bú】会使人“喜”,也不可能得到“好”评。所以,光有首联【lián】的“知时节”,还不足以【yǐ】完全表【biǎo】现【xiàn】雨的【de】“好”。等【děng】到第二联写【xiě】出了典型的春雨【yǔ】──伴随着和风的细雨,那个“好”字才【cái】落实了。“随【suí】风【fēng】潜【qián】入夜,润物细无声【shēng】。”这仍然用【yòng】的【de】是拟人化手法。“潜入夜”和“细无【wú】声”相配合,不仅表明那雨【yǔ】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【xì】雨,而且表明【míng】那雨有意“润物”,无意讨“好”。如果有意【yì】讨“好【hǎo】”,它就会在白【bái】天来,就会造一点【diǎn】声【shēng】势,让人们看得见,听【tīng】得清。惟其【qí】有意“润物”,无【wú】意【yì】讨“好”,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【men】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【qiāo】悄【qiāo】地来,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、细细地下。

  雨【yǔ】这样“好【hǎo】”,就希望它【tā】下【xià】多下够,下个通宵。倘若只下一会【huì】儿,就云散天【tiān】晴,那“润物【wù】”就不很彻底。诗人抓住这一点,写了颈联。在不太阴沉的【de】夜间【jiān】,小路比田野【yě】容易看得见,江面【miàn】也比岸上容易【yì】辨得清。如今放眼四【sì】望,“野【yě】径云俱黑,江船【chuán】火独【dú】明。”只【zhī】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。此外,连江【jiāng】面也【yě】看不见,小路也辨不清【qīng】,天空里全是黑沉【chén】沉的【de】云,地【dì】上【shàng】也像云【yún】一样黑。看起来这雨【yǔ】准会下到天亮。这两句写【xiě】出了夜雨的美丽景【jǐng】象【xiàng】,“黑”与“明”相互【hù】映衬,不【bú】仅点明了云厚雨足,而且给人【rén】以强烈的美感。

  尾联【lián】是想象中的【de】情景,紧【jǐn】扣题【tí】中的“喜”字写【xiě】想【xiǎng】象中的雨【yǔ】后之晨锦官城的【de】迷人景【jǐng】象。如此“好雨”下上一夜,万物就【jiù】都得到润泽,发荣滋长起【qǐ】来了【le】。万【wàn】物之【zhī】一的花,最能【néng】代【dài】表春色的花,也就带雨开放,红艳欲滴。诗【shī】人说:等【děng】到明天清早去看【kàn】看吧【ba】,整【zhěng】个锦官城(成都)杂花生树,一片“红湿”,一朵朵红艳艳【yàn】、沉【chén】甸甸,汇【huì】成花的海【hǎi】洋。“红【hóng】湿”“花重”等字词【cí】的运用,充【chōng】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。

  浦起龙说:“写雨【yǔ】切【qiē】夜易,切春难【nán】。”这首“春夜【yè】喜雨”诗【shī】,不仅切【qiē】夜、切春,而【ér】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、也就是“好【hǎo】雨”的高尚品格,表现了诗人的【de】一切“好人”的高尚【shàng】人格【gé】。

  诗【shī】人盼望这样【yàng】的“好雨【yǔ】”,喜爱这【zhè】们的“好雨”。所以题目中的那个“喜”字【zì】在诗里【lǐ】虽然没有露面【miàn】,但“‘喜’意都从罅缝里迸【bèng】透”(浦起龙《读杜心解【jiě】》)。诗人正【zhèng】在盼望春【chūn】雨“润物【wù】”的【de】时【shí】候【hòu】,雨下【xià】起来了,于是一【yī】上来就满心欢喜【xǐ】地叫【jiào】“好”。第二联所写,是诗人【rén】听出【chū】来【lái】的。诗人【rén】倾耳细听,听出【chū】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,只为“润物【wù】”,不求人【rén】知,自【zì】然“喜”得【dé】睡不【bú】着觉。由【yóu】于那雨“润物细无【wú】声”,听不真【zhēn】切,生怕它停止【zhǐ】了,所以出门去【qù】看。第三联所写,是诗【shī】人看见的。看见雨意正浓,就情不自【zì】禁地【dì】想象天明【míng】以后【hòu】春色满城的美【měi】景。其无限喜悦【yuè】的心情,表现得【dé】十分生动。中唐诗人李约有一【yī】首《观祈雨》:“桑条【tiáo】无叶土【tǔ】生烟,箫管【guǎn】迎龙水【shuǐ】庙【miào】前。朱【zhū】门几处看【kàn】歌【gē】舞,犹恐春阴咽管弦。”和那些朱门【mén】里看歌舞的人相比,杜甫对【duì】春雨“润物”的喜悦之情【qíng】自然也是【shì】一种很崇高的感情。

杜甫简介

唐代·杜甫的简介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【měi】,自号少【shǎo】陵野老,世称【chēng】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【hé】南府巩【gǒng】县(今河【hé】南省巩义市【shì】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【shí】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【dù】”,为了【le】跟另外两位诗人【rén】李商隐与杜【dù】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【bié】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【hé】称“大李【lǐ】杜”。他忧【yōu】国忧民,人【rén】格高尚,他的【de】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【liú】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【gǔ】典【diǎn】诗歌中备受推【tuī】崇,影【yǐng】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【jiān】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...〔 的诗(1134篇)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