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人 > 清代诗人 > 陈宝琛

陈宝琛简介

陈宝琛 陈宝琛(1848—1935年),字伯潜,号弢【tāo】庵【ān】、陶庵【ān】、听水老人【rén】。汉【hàn】族,福【fú】建【jiàn】闽县(今福州市)螺洲人。刑部尚书陈若霖曾【céng】孙,晚清大【dà】臣,学者,官【guān】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、内阁【gé】弼德院顾问大臣【chén】,为【wéi】毓庆宫【gōng】宣统皇帝授读【dú】。中【zhōng】法战争【zhēng】后因参与褒【bāo】举唐炯、徐延投统【tǒng】办军务【wù】失【shī】当事,遭【zāo】部议连降九级,从此投闲家【jiā】居【jū】达二十五年之久。赋闲【xián】期间,热心【xīn】家乡教育事业。宣【xuān】统元【yuán】年(1909年),复调京充礼【lǐ】学馆总裁,辛亥革【gé】命后仍为溥仪之【zhī】师,1935年【nián】卒于京寓,得逊清“文忠”谥号及【jí】“太师”觐【jìn】赠 。 ...〔► 陈宝琛的诗文(564篇)

主要成就

  军事思想

  陈宝琛在中法战争之【zhī】前于光绪八年(1882年)四【sì】月【yuè】初十日上【shàng】书的《陈越南兵事折》中首次公开表述他对“越南问题【tí】”的【de】看法。他说【shuō】,越南之于【yú】滇粤,谚所谓辅车【chē】相依、唇亡齿寒者也。”越南一旦沦【lún】为法国【guó】的殖民地,那么中国西【xī】南边疆“滇粤水陆处处逼于他族【zú】”。他还认为,法国控【kòng】制【zhì】了越南【nán】以后,紧【jǐn】接着就会与【yǔ】中【zhōng】国“争隙地、责【zé】逃人【rén】、廓商【shāng】岸”。且法国“志【zhì】在蚕食”、“求取无厌【yàn】”。陈宝琛已预见【jiàn】到了法国迟【chí】早要对中国挑【tiāo】起战事,中法【fǎ】间的战【zhàn】争必然会爆发。

  光绪九年(1883年),陈宝琛再次【cì】提醒【xǐng】清政府:主张在越南【nán】问题【tí】上必须以强硬的态度坚决抵制法国的扩【kuò】张野心。正【zhèng】是因为“越南【nán】沦”,中国西南边疆【jiāng】将无安全可言,所以陈宝【bǎo】琛认为,“与其俟【sì】剥肤切近,筹边防海【hǎi】左绌右支,何如乘黑【hēi】旗之【zhī】士【shì】气犹张,阮氏【shì】之人【rén】心未【wèi】去,举义师以【yǐ】平其【qí】难,执【zhí】条约【yuē】以定其盟”。所谓“举义师”,很明显是包含着针锋相对、寸土【tǔ】必【bì】争的【de】主战【zhàn】观。针对“和”与“战”的激烈论争,陈【chén】宝【bǎo】琛认为,越南的存【cún】亡是决定【dìng】和战问题的【de】关键,“越南未失【shī】,则战易而和亦易【yì】,越南若失【shī】,则和难而战更难”,颇有见【jiàn】地【dì】。中法战【zhàn】争迫【pò】在眉睫,陈宝琛认为,法国【guó】畏惧久战,需要【yào】靠速决战求【qiú】胜,却无力维持对【duì】峙战的【de】长期消耗【hào】。显【xiǎn】然,陈【chén】宝琛【chēn】的分析是比较【jiào】客观的。

  中法越南交【jiāo】涉时【shí】期【qī】和中法战【zhàn】争【zhēng】中,陈宝琛对解决冲突问题的【de】主导思想是主战,《陈越南兵【bīng】事折》里所提【tí】出【chū】的“谋粤督”、“集水师”、“重陆路”三策,可以说【shuō】是构成他日后【hòu】军【jun1】事【shì】方面【miàn】整体谋【móu】略的基调。

  外交思想

  中法战争【zhēng】期间,陈宝琛针对【duì】清政【zhèng】府的【de】外【wài】交【jiāo】明确提出了“联与国”主【zhǔ】张。他认为:“德【dé】、法【fǎ】、仇也,法岂须臾忘德哉【zāi】?俄有衅,德无援,法始敢称兵于越耳。法【fǎ】得越【yuè】且复【fù】强,恐亦非德之利【lì】也。故中【zhōng】国欲【yù】拒【jù】法【fǎ】,则必联德。”于是建议【yì】:“应密令使【shǐ】德大臣【chén】乘【chéng】间说【shuō】诸德【dé】之君相,曲与联络。一面促造德【dé】厂铁船,多购【gòu】毛瑟枪炮。时与德之【zhī】官商往来【lái】款洽,以动法疑。德诚忌法【fǎ】而与我交固,足阴为我助,即不能得其要领,但令【lìng】法军【jun1】心存顾忌,亦足分【fèn】其【qí】势而【ér】扰其谋【móu】。”

  陈宝琛【chēn】的【de】所谓“联与国”,指出了两点:(1)应当充分注【zhù】意到【dào】德国与法【fǎ】国之间【jiān】的矛盾,如【rú】果【guǒ】法国【guó】因【yīn】占据越南【nán】强大起来,这【zhè】是德国所【suǒ】最【zuì】担心的,因此德国势必同中国联合,暗中援助中【zhōng】国【guó】以遏制法【fǎ】国;(2)在外交上广泛造成中国与【yǔ】德【dé】国关系密切的舆论,即使中国与【yǔ】德【dé】国实际上未能联合,也使法【fǎ】国产【chǎn】生很大的【de】疑虑,不能集中【zhōng】精力【lì】对付中国。陈宝琛对“中国欲拒【jù】法,则必【bì】联德”的分析及【jí】其主张,说明【míng】他【tā】已经注意【yì】到【dào】在【zài】外交中要利用矛盾。

  尽【jìn】管陈宝琛“联德【dé】拒法”的【de】以夷【yí】制【zhì】夷【yí】外【wài】交手【shǒu】段并未【wèi】在实际中得以实施,但它毕竟反映出,陈宝琛的这一灵活外交策略,是存在着【zhe】可行性,以及有【yǒu】其现实意义的。

  现代教育

  1895年,福州永泰乡贤力钧利用开办银元局的赢利,创办了苍霞【xiá】精舍。1897年又增加日【rì】文科,称【chēng】“东文学堂”,聘请【qǐng】陈宝琛任董【dǒng】事兼总理。戊戌变法后,福建各地纷纷提出兴【xìng】办【bàn】中、小学堂,可新式教育的【de】教员特别缺乏。当时的闽【mǐn】浙总督【dū】同陈宝琛协商,欲将【jiāng】“东文学堂”扩充为官立全闽师范学【xué】堂,全力培养新【xīn】式【shì】教育【yù】的师【shī】资力量,以解燃眉之急。陈宝琛慨【kǎi】然应允,并出任学堂【táng】监督(校【xiào】长)。此学堂【táng】也是全国最早创【chuàng】办的【de】师范学校之一。陈宝琛为【wéi】学【xué】堂亲自题写【xiě】校训:“化【huà】民【mín】成俗其必由学,温【wēn】故知新【xīn】可以为师”。并且,还【hái】撰【zhuàn】写【xiě】了【le】一篇语重心长【zhǎng】的《开学【xué】告诫文》,颇像以【yǐ】后的《师范生【shēng】守【shǒu】则》,成为全闽师范学堂【táng】培养学生的准绳。全【quán】闽【mǐn】师范学堂在【zài】1903年至1909年,共培养【yǎng】毕业生700人,其中大部分成了【le】福建中小【xiǎo】学教师的【de】骨干,民国25年7月【yuè】,合并【bìng】福州、建瓯【ōu】等【děng】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【xué】校。民国27年3月【yuè】,省【shěng】立师范【fàn】学校内迁至【zhì】永安,民国31年改称【chēng】为省立永安【ān】师范。新中国成【chéng】立【lì】后由人民政府接管【guǎn】。1966年“文【wén】化大革命”开始【shǐ】后,永安师【shī】范学【xué】校一度停止招生【shēng】。1971年11月,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永安师范【fàn】学【xué】校的基础上复办三明地区师范学校,9-21,教育部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【fǔ】同意三明【míng】高等【děng】专【zhuān】科学校升格为三明学院。

  1905年,陈宝琛又【yòu】出【chū】任福建【jiàn】高等【děng】学堂监督,深【shēn】感【gǎn】学务繁忙、力不从心。于是,他【tā】邀集省城士【shì】绅【shēn】座谈,倡议【yì】成立全闽【mǐn】教【jiāo】育商榷机【jī】构,大家一致赞成。当年11月,闽省学会(此乃福建教育总会的前身)宣告成【chéng】立,陈宝琛被【bèi】公推为【wéi】会【huì】长。学会成立【lì】后,由于【yú】众人同心【xīn】同德、群策群【qún】力,八闽大【dà】地掀起了兴办小【xiǎo】学堂的小高【gāo】潮。至1909年陈宝琛晋京官复原【yuán】职(再任内阁【gé】学【xué】士兼礼【lǐ】部侍郎【láng】)时,福州城乡已兴办公立、私立小学【xué】校30余所,新【xīn】式教【jiāo】育蔚然【rán】成风。其【qí】间陈宝琛废寝忘【wàng】食、呕心沥血,实在功不【bú】可没。

  更难能可贵的是【shì】,陈【chén】宝琛还开明【míng】大度地支持夫人【rén】王眉寿兴办【bàn】女子新式【shì】教育。1906年【nián】,王眉寿创办“女子师范传【chuán】习所”,自任监督;1907年,女子职业学堂【táng】问世【shì】,王眉【méi】寿兼任监督;1909年,两校合并【bìng】为“女子师范【fàn】学堂”,监【jiān】督一职还【hái】是非王眉寿莫属【shǔ】。可以说,倘若【ruò】没【méi】有陈【chén】宝琛的全力支持,福建【jiàn】新【xīn】式女子教育的立足与发展是【shì】难以想像的。民心自有【yǒu】一杆【gǎn】秤。陈【chén】宝琛【chēn】对【duì】于福建现代教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,因此,后人对他【tā】有口皆碑【bēi】也是顺理【lǐ】成章。

人物生平

  早年时期

  道光【guāng】二十八年(1848年),陈宝琛出生于福【fú】建闽【mǐn】县螺洲【zhōu】,他的曾祖父【fù】陈若霖官至【zhì】刑【xíng】部【bù】尚【shàng】书。陈家在唐末从河【hé】南固始【shǐ】南迁【qiān】福建【jiàn】,明洪武年间定居【jū】螺江【jiāng】,人称“螺洲陈”,下传到这一【yī】代已十九世。陈家在明嘉靖十一【yī】年【nián】六【liù】世祖陈淮【huái】第一个成为进士,从此先【xiān】代常【cháng】有人由科【kē】举而【ér】进入仕途。从陈若霖起,开始显达,陈宝琛更是【shì】位居太傅。陈若霖之后【hòu】,五代都有人【rén】中【zhōng】进士、举人,综计明清两代,陈家【jiā】中进士二十一名,中举人【rén】一百一十名。

  同治七年(1868年),陈宝琛中【zhōng】进士,选翰林【lín】院【yuàn】庶吉士,授编修【xiū】。陈宝琛兄弟六人【rén】,他的胞【bāo】弟陈宝瑨和陈宝璐中进士,陈宝琛的【de】三个胞弟陈宝琦【qí】、陈宝【bǎo】瑨【jìn】、陈【chén】宝璜等也皆举人出身,时【shí】称“六子【zǐ】科甲【jiǎ】”,显耀榕【róng】垣。

  光【guāng】绪元年(1875年【nián】),陈宝【bǎo】琛【chēn】被提拔为翰林侍读,与学士张佩【pèi】纶、通政【zhèng】使黄体芳【fāng】、侍郎宝廷等四人好论【lùn】时政,合称“清流四谏”。

  维护主权

  光【guāng】绪四年(1878年),清廷【tíng】派完颜崇厚【hòu】出使俄国【guó】。崇厚贪生怕死,擅自签订不平【píng】等条约。陈宝琛【chēn】失声痛【tòng】哭,指出国【guó】家不【bú】能失去主权,坚决主张“诛崇厚,毁俄【é】约”。他在此【cǐ】后提出的

  东三省官员应该满汉兼用等【děng】建议无【wú】疑都是【shì】很有远见的【de】。光绪五年(1879年),沙【shā】俄【é】侵占【zhàn】新【xīn】疆伊犁九【jiǔ】城,陈宝琛力主【zhǔ】收复。

  光【guāng】绪六年(1880年【nián】),任武英殿【diàn】提调官。慈【cí】禧身边的太监【jiān】与清宫午门护军争殴,慈禧偏袒【tǎn】肇事【shì】的【de】太【tài】监,下【xià】旨严惩守【shǒu】职【zhí】的【de】护军【jun1】,陈宝琛【chēn】上奏【zòu】力谏,终于使慈禧【xǐ】收【shōu】回成命,这件“庚辰【chén】午门案”一【yī】时轰动朝野。翌年,授翰林院侍讲学士,纂修《穆宗本纪》。光绪八年【nián】(1882年)任江西【xī】学政【zhèng】,重修白鹿洞书院。光绪九年(1883年),因为奉旨校对《穆宗毅皇【huáng】帝圣训》而议叙,以示【shì】奖励,被授为内阁【gé】学士【shì】兼礼部侍郎。当时,法【fǎ】国侵【qīn】犯中国属国越南,陈宝【bǎo】琛【chēn】与清【qīng】流派领【lǐng】袖张佩纶力荐唐炯、徐廷旭担任军职【zhí】。

  光绪十年(1884年【nián】),陈宝琛上书光【guāng】绪帝想要招【zhāo】募兵【bīng】勇并参考西方【fāng】的练【liàn】兵方法训练,条陈筹饷【xiǎng】、选【xuǎn】将、练兵、简器四件【jiàn】大事,主张通过变化练【liàn】兵的办法达【dá】到强兵的目【mù】的【de】,要根据实【shí】际情况任用人【rén】才,通过【guò】筹饷的【de】方式让练兵的【de】事变得持久长远【yuǎn】。之后光绪帝提拔【bá】陈宝琛会办南洋的【de】事宜。后来因为他推【tuī】荐的【de】唐炯【jiǒng】、徐廷旭兵【bīng】败【bài】受【shòu】到牵连,吏部商议【yì】将他降五级处分【fèn】。

  闲居福州

  光绪十一年(1885年),陈宝琛应台湾巡抚刘铭传之邀赴台。陈【chén】宝琛返回福建后,修葺先祖的赐【cì】书楼,并【bìng】且修建【jiàn】沧趣楼【lóu】。自此【cǐ】,他闭门【mén】读书、赋诗【shī】、写字。光绪二十五【wǔ】年(1899年),陈宝【bǎo】琛【chēn】任鳌峰书院山【shān】长,以大量培养人才,推广教【jiāo】育为目【mù】标,曾倡导设立东文学堂【táng】、师范学堂、政【zhèng】法学堂【táng】、商业学堂。主【zhǔ】持【chí】高等学堂【táng】的【de】时候,陈宝【bǎo】琛派遣法、政【zhèng】、商【shāng】、工、农【nóng】等科的【de】学生前【qián】去日本留学。

  光绪三十【shí】一年(1905年),陈【chén】宝琛任福【fú】建【jiàn】铁路总【zǒng】办,主持修筑漳厦铁路【lù】,陈宝【bǎo】琛又出【chū】任福建【jiàn】高等学堂监督,深感学务【wù】繁忙【máng】、力不从【cóng】心。于是,他邀集省城士绅座谈,倡议【yì】成立全闽教育商【shāng】榷机构,大家一致赞成。当年十【shí】一月【yuè】,闽省学会(此乃福【fú】建教育总【zǒng】会的前身)宣告成【chéng】立,陈宝【bǎo】琛被公【gōng】推为会长。学会成立后,由于众人同心同德、群策【cè】群【qún】力,八闽大地【dì】掀起了兴办小学堂的小【xiǎo】高潮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在陈【chén】宝【bǎo】琛【chēn】的【de】主持下创立全闽【mǐn】师【shī】范学堂(今福建师范【fàn】大学)。

  光绪三十四【sì】年(1908年)溥仪登基后,陈【chén】宝琛【chēn】首【shǒu】发【fā】为“戊戌六君【jun1】子”昭【zhāo】雪之议,奏请降【jiàng】旨褒【bāo】扬。他为溥仪皇帝授读三年,备受【shòu】恩宠【chǒng】。

  末代帝师

  宣统元年【nián】(1909年),陈【chén】宝【bǎo】琛奉召入京,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。宣【xuān】统【tǒng】三年(1911年),陈宝琛在毓庆宫行走,任宣统帝溥仪的老【lǎo】师,赐紫禁【jìn】城【chéng】骑马。继【jì】任汉【hàn】军副都统、弼【bì】德【dé】院【yuàn】顾问大臣。

  民国元年(1912年【nián】)9-21,清帝逊位,后仍【réng】追随溥仪。命【mìng】修《德宗实录【lù】》。民国初年,陈宝琛【chēn】仍留恋故宫【gōng】里的逊【xùn】清小朝廷,表现【xiàn】出他深受【shòu】传统忠君报恩思想的【de】影响。民国【guó】二年(1913年),命【mìng】陈宝琛主修《德【dé】宗实录》。

  民国十年(1921年【nián】),修成《德宗本纪》,授【shòu】太傅。民国【guó】十二年(1923年),引荐郑孝胥入宫【gōng】。民国【guó】十三年(1924年)十月,溥仪被【bèi】逐出故宫时,溥【pǔ】仪见到陈宝【bǎo】琛,放声大【dà】哭【kū】说:“我无颜见祖宗啊!”陈宝琛忙劝慰道:“皇上切莫悲伤,自古以来【lái】哪有【yǒu】不灭【miè】亡的朝代呢?而我【wǒ】大清到了今日地步,并【bìng】非是因【yīn】为失德而被篡位,皇上也不【bú】是【shì】亡【wáng】国【guó】之君【jun1】。皇【huáng】上年纪尚轻【qīng】,且博学多识【shí】,将来理应成为【wéi】民【mín】国之总统。那【nà】时【shí】,不【bú】是【shì】可以告【gào】慰列祖【zǔ】列宗了。”

  晚年逝世

  民【mín】国十【shí】四【sì】年(1925年【nián】),溥仪至天【tiān】津,陈宝琛亦移居天津随【suí】侍。民国二【èr】十【shí】年【nián】(1931年【nián】)十【shí】一月,溥仪被日本侵略者诱至东北充当伪满傀儡,次年跟踪而去,竭力主张复辟大清帝国【guó】,反对溥仪出【chū】任日本操【cāo】纵的伪满【mǎn】蒙共和国总统,与【yǔ】溥【pǔ】仪、郑【zhèng】孝胥意见不一,他劝说:“贸【mào】然从事,只怕去时容【róng】易回时难。”尽管被溥仪认为“忠【zhōng】心可【kě】嘉,迂【yū】腐不堪”,他【tā】仍【réng】不顾风烛残年,冒死【sǐ】赴东北劝【quàn】谏,差点被日本关东军【jun1】囚禁。他郁郁返【fǎn】回天津。

  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病逝,享年87岁,归葬福州。

雪坪联句同叔毅作

清代陈宝琛

雪坪生夏寒,奇胜吾斋甲。下临无尽溪,上有太古峡。

崖悬乔木翳,磴近危栏夹。谷响易聚空,江光未迷眨。

秋草和味云 其一

清代陈宝琛

黄落山川未足悲,百昌【chāng】荣悴各因时。偶寻【xún】泽畔芳【fāng】犹在【zài】,不向【xiàng】风前劲孰知?

天接【jiē】斜阳看【kàn】转迥,地邻古塞【sāi】恐先衰。八公久入商声【shēng】裹,那更芦笳日【rì】夜吹。

梁节庵六十寿诗

清代陈宝琛

伏波有名言,穷老益坚壮。交君垂卌载,晚顾际板荡。

平生尽信书,自笑不知量。只赢方寸地,未逐东去浪。

祁文恪诗卷为何润夫题 其四

清代陈宝琛

何郎相见亦衰翁【wēng】,百首携持劫燹中。长忆别时遗欬【ài】在,顾祠【cí】如扫【sǎo】就松风【fēng】。

过驯鸥园留别仲昭 其一

清代陈宝琛

及身不相就,失君还自来。轩窗积尘寸,一一为我开。

撑胸郁梁栋,吐地成楼台。委蜕等一寄,遑知华屋哀?

题几道示子璿诗卷子 其二

清代陈宝琛

此才【cái】不用谁之过?惭愧平【píng】生说项斯。腹痛残年及铭墓,弥【mí】天【tiān】兵【bīng】火读兹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