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误的成语

有关误的成语

有关误的成语共收录32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祸国误民祸:祸害;误:误导,耽误。指危害国家,误导人民。邓小平《党【dǎng】在组织战线和【hé】思想战【zhàn】线【xiàn】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精神污染【rǎn】的危害很大,足以祸【huò】国误民。”
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。宋 苏轼《东坡续集【jí】 洗儿》:“人皆养子望【wàng】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【yī】生。
一场误会指一次错怪别人。王朔《人莫予毒【dú】》:“单立人和曲强开始意识到,这可【kě】能【néng】是一场误会,但【dàn】也得【dé】问下去。”
误入歧途误:受惑;歧途:错误的道路。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。清【qīng】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2回:“弟子【zǐ】方可日渐精【jīng】进【jìn】,不致误入【rù】歧途。”
欺君误国欺骗君主,祸害国家。明 陆采【cǎi】《明珠记 奸谋【móu】》:“刘震这厮索强【qiáng】,前日弹我欺【qī】君误国,要【yào】将枭首【shǒu】示众。”
一差二误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。《京【jīng】本通【tōng】俗小【xiǎo】说·快【kuài】嘴李翠莲记》:“罢,罢【bà】,我两口也老了【le】,管你不【bú】得,只怕有些一差二误,被人耻【chǐ】笑。”
误国殄民殄:灭绝。让国家受害,人民遭殃。宋【sòng】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洪君畴【chóu】》:“贪【tān】缪之柏【bǎi】,误国【guó】殄民,逐之已晚。”
一误再误一次错了;二次又错。形容不接受教训;屡犯错误。《宋史 魏王【wáng】廷美传》:“太宗尝以传【chuán】国之【zhī】意【yì】访之赵普。普曰:‘太【tài】祖已误,陛【bì】下岂容再误耶?’”
蹉跎自误蹉跎:时间白白地消耗掉。人生虚度年华,耽误了自己的前程。清·吴敬梓《儒【rú】林外史》第三十九回:“长兄年【nián】力鼎【dǐng】盛,万不可蹉跎自【zì】误【wù】 。”
误杀好人好人:品德好、行为端的人。过失地杀掉品行好的人。
磨刀不误砍柴工磨【mó】刀花费【fèi】时间,但不耽误砍柴。比喻事先【xiān】充分做好准备,就能使工【gōng】作加【jiā】快【kuài】。冯德【dé】英【yīng】《山【shān】菊花》下部第九章:“你【nǐ】先想想,你打石头要不要先打好工【gōng】具【jù】!什么叫磨刀【dāo】不误砍【kǎn】柴工【gōng】?”
疑误天下疑:怀疑。令天下迷惑不解。
误入迷途指受人迷惑而走上迷途。
误付洪乔用来比喻把信件寄丢了或没有收到对方的信件。南【nán】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【shuō】新语·任诞》:“沉者自沉【chén】,浮者自浮【fú】,殷洪【hóng】乔【qiáo】不能作致书郎。”
误人子弟指误导别人的孩子,亦用来讥讽不称职的老师。清·李汝珍【zhēn】《镜花缘》第19回:“先生犯了【le】这样小错,就要打手心,那终日旷功【gōng】误人子弟的【de】,岂不都要打杀么?”
误打误撞谓事先未经周密考虑。元【yuán】·关汉卿《双赴梦》第二折:“[牧羊关]板【bǎn】筑的商傅【fù】说,钓鱼【yú】儿姜吕望【wàng】,这两个梦善感动历代君王,这梦先应先【xiān】知,臣【chén】则是【shì】误打误撞【zhuàng】。”
因循坐误因循:迟延拖拉;坐误:坐失。指情况【kuàng】有了变化【huà】,还照老一套办,因【yīn】而耽误了事【shì】情【qíng】。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4回:“照【zhào】这样因循坐误,无【wú】怪有名的御史韩以高约会了全台,在【zài】宣【xuān】武门外【wài】松筠【jun1】庵开会。”
执迷不误形容坚持而不觉悟
专权误国专权:独断行事。指坏人独揽大权,贻误国家。明【míng】·冯【féng】梦龙《喻世明言【yán】》第【dì】40卷:“此指严嵩、严【yán】世【shì】蕃父子二人也。朕久闻其专权误【wù】国……朕当即为【wéi】处【chù】分,卿不可外泄于人【rén】。”
误国殃民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。明·杨继盛《请诛贼【zéi】臣【chén】疏【shū】》:“臣观大学士严嵩,盗权窃柄,误国殃【yāng】民,其天下之第【dì】一大贼乎【hū】。”
误落风尘误:不是有意的;风尘:娼妓生活。指被迫从事娼妓生活。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【yán】》第32卷:“可僯【lǐn】一【yī】片无瑕玉,误落风尘花柳【liǔ】中。”
误作非为犹言胡作非为。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【gān】《诛妖檄文【wén】》:“况尔等【děng】为【wéi】兵为勇之人,多系平日误作非为【wéi】,是以【yǐ】借兵【bīng】勇以【yǐ】为逃死之地。”
临期失误临:及,到。到了预先约定的时间却失约了。指不守诺言《剪灯余话·泰【tài】山御【yù】史传【chuán】》:“却乃连日【rì】酗酣【hān】,临期失误,使百辟仓皇骇愕以失色。”
误国害民让国家受害,人民遭殃。清·钱彩《说岳全【quán】传》第74回:“张俊【jun4】身【shēn】为大将【jiāng】,不思【sī】报效,专权乱政,误国害民【mín】。”
误认颜标形容懵懂浅陋。五【wǔ】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八:“主【zhǔ】司头脑太【tài】冬烘,错认颜标作鲁公【gōng】。”
不误农时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邓小平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【guān】于土改与整【zhěng】党工作的指示》:“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【jiā】紧生产,不【bú】误农时【shí】,不荒地【dì】,防止【zhǐ】地【dì】富怠工和破【pò】坏。”
误入迷津指受人迷惑而走上迷途。
一念之误见“一念之差”。宋·曾慥《类说》卷【juàn】四十【shí】七引《遁斋【zhāi】闲览·口中芙蕖花香【xiāng】》:“此【cǐ】人前身【shēn】为尼,诵《法华经》二十年【nián】,一念【niàn】之误,乃至于此。”
贻误军机贻:贻害。耽误了作战大事。《清史稿 高家本纪三》:“二十一【yī】年春正月【yuè】庚本,以额【é】附科【kē】尔沁亲【qīn】王色布腾巴【bā】勒珠尔贻误军【jun1】机,褫爵禁锢。”
诛故贳误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,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。汉·王【wáng】充《论【lùn】衡·答【dá】佞》:“故曰:刑故无小,宥【yòu】过【guò】无大。圣君【jun1】原心省意,故诛故贳误。”
东差西误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、错误。形容办事不得力。《初【chū】刻拍案惊【jīng】奇》卷二五:“原约【yuē】一到任所差人进京图干【gàn】此事,谁知所去【qù】的【de】,多不得【dé】力。我【wǒ】这里好不盼望,不【bú】甫能勾回个【gè】信来【lái】,定是东差西误的。”
不得违误公文用语,不得违反命令,耽误公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