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终不渝的成语故事


始终不渝

拼音shǐ zhōng bù yú

基本解释渝:变。自始至终一直不变。指守信用。

出处《晋书 陆晔传》:“格勤贞固,始终不渝。”


始终不渝的典故

东晋孝【xiào】武帝时,朝廷【tíng】处于内忧外患【huàn】之中,谢安声【shēng】名【míng】远扬【yáng】,但不【bú】愿为官【guān】,受扬州刺史庾冰的热情【qíng】邀请,才勉【miǎn】强为官,在淝水【shuǐ】大败【bài】前秦军,胜【shèng】利【lì】后【hòu】他辞官退隐【yǐn】到会稽东山,后来被迫出来做官,但他退隐东山的【de】志向始终不渝,总想保持高洁德行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始终不渝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鬼怕恶人 旧题宋·苏轼《艾子杂说》:“王曰【yuē】‘前人【rén】已不住矣,又安敢祸之?’艾【ài】子曰:‘真是鬼怕恶【è】人也。’”
反复无常 宋 陈【chén】亮《与【yǔ】范东叔龙图【tú】书》:“时事反复无【wú】常,天运所至【zhì】,亦看人事【shì】对付如何。”
患难与共 西【xī】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【wáng】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为【wéi】人【rén】长【zhǎng】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【bú】可与共乐。”
陈言务去 唐 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惟陈言之务去,戛戛乎其难哉!”
三人行,必有我师 先【xiān】秦 孔【kǒng】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三【sān】人行,必有【yǒu】我师焉,择其善【shàn】者而从之,其不善【shàn】者而改【gǎi】之。”
皮开肉绽 元 郑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。”
拉大旗作虎皮 鲁迅《且【qiě】介【jiè】亭杂文【wén】末编·答徐【xú】懋庸并关于【yú】抗日统一战【zhàn】线问题》:“首先应该扫荡的【de】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着自己,去吓唬【hǔ】别人。”
下临无地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
喔咿儒睨 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?”
俭以养德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【jìng】以修【xiū】身,俭【jiǎn】以养【yǎng】德【dé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