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治之症的成语故事


不治之症

拼音bù zhì zhī zhèng

基本解释治不好的病【bìng】、绝症。也【yě】比喻无【wú】法挽救的祸患或【huò】无法改正的弊端、错【cuò】误。

出处鲁迅《伪自【zì】由【yóu】书【shū】 电的利弊》:“说先【xiān】前身受此刑【xíng】,苦【kǔ】痛【tòng】不堪,辣汁流入【rù】肺脏及【jí】心,已成不治之症,即【jí】释放亦不【bú】免于死云云。”


不治之症的典故

刘德夫妻是宣德【dé】年间天【tiān】津河西务镇人,在运【yùn】河边开了个小酒店,老两口六十多岁了,膝下无【wú】子【zǐ】。一日,寒天大雪,一个叫【jiào】方【fāng】勇的老【lǎo】军士带着十二岁的儿子方申回山东老【lǎo】家【jiā】,来店里【lǐ】躲避【bì】风雪。刘公【gōng】不嫌弃【qì】他【tā】们穷,用酒肉款待他们,还挽留他们过【guò】夜,说:“四海之内【nèi】都是兄弟。”方勇受了【le】风寒,半夜【yè】发作起来。刘公【gōng】夫【fū】妇又是【shì】端汤、又是加被。一早刘公【gōng】冒【mào】雪请来医生。此时方【fāng】勇【yǒng】已是不醒人世,医生诊【zhěn】了【le】脉,说:“这叫‘双感伤【shāng】寒’,是不治之症,只有七【qī】日了【le】。”刘公夫妻把店中生意歇了,全力照【zhào】料方【fāng】勇。几天后【hòu】方勇死【sǐ】了,刘公夫妇将方【fāng】勇葬在自家【jiā】祖坟里,将【jiāng】无依【yī】无【wú】靠的方申收【shōu】为义子,改名刘方。刘【liú】方辛勤帮家、奉侍义父母【mǔ】,家【jiā】业渐渐兴【xìng】隆。大家都说这是阴德报应。

几【jǐ】年后,义父母患病,刘方衣不解带服【fú】侍。义父母相继亡故,刘方将他们【men】葬了,又回山东迁来【lái】将自己母亲的墓,两家【jiā】合【hé】葬【zàng】在一处,自己【jǐ】守着酒【jiǔ】店安【ān】心过活【huó】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治之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魑魅魍魉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三年》:“魑魅魍魉,莫能逢之。”
秋高气和 清【qīng】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九回【huí】:“却【què】说小燕便【biàn】服轻车,叫【jiào】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,那时【shí】秋高气和,尘软蹄轻【qīng】,不【bú】一会已到了【le】门【mén】口,把车停在【zài】门【mén】前两棵大榆树荫下。”
大有可为 清 李宝【bǎo】嘉《文明小史【shǐ】》:“地方【fāng】虽【suī】一千【qiān】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为。”
谨小慎微 汉 刘安《淮南子 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时。”
盲人说象 元【yuán】 黄【huáng】溍《书袁通【tōng】甫诗后》:“吾侪碌碌,从俗浮沉,与【yǔ】先生【shēng】相去【qù】远甚,而欲强加评品,正如盲人说象【xiàng】。”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春【chūn】秋【qiū】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【bǎn】法解》:“度恕者【zhě】,度之于己也。己【jǐ】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。”
志满意得 宋【sòng】 陆九【jiǔ】渊《与刘伯协书》:“当无道时,小人在位,君【jun1】子在野,小【xiǎo】人志得意满,君子【zǐ】阨穷【qióng】祸患,甚者在【zài】囹圄,伏刀锯、投【tóu】荒裔。”
广阔天地 毛泽东《<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>一【yī】文按【àn】语》:“农村是一【yī】个广阔的天地,在那里是【shì】可以大有【yǒu】作为的。”
功成名就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神出鬼入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善者之动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