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


掩耳盗铃

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

基本解释掩:遮盖【gài】;盗:偷。把耳【ěr】朵【duǒ】捂住偷铃铛;以为自己听不见;别人也【yě】不会听【tīng】见。比喻【yù】自欺欺【qī】人。

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【chūn】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【dé】钟【zhōng】者【zhě】,欲负而【ér】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【rán】有声【shēng】。恐【kǒng】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【jù】掩【yǎn】其耳。”


掩耳盗铃的典故

春秋时侯,晋国贵族智【zhì】伯【bó】灭掉了【le】范氏【shì】。有人趁机【jī】跑【pǎo】到范氏家里【lǐ】想偷点东【dōng】西,看见【jiàn】院子里吊着一口大【dà】钟。钟是【shì】用上等【děng】青铜铸成的,造型和图案都很【hěn】精美【měi】。小【xiǎo】偷心里高兴极了,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【bèi】回自已家去。可是钟又【yòu】大又重,怎么也挪不动。他想来想去【qù】,只【zhī】有一个【gè】办法【fǎ】,那就是【shì】把钟敲碎,然【rán】后再分别搬回【huí】家。

小偷【tōu】找【zhǎo】来一把大大锤,拼命【mìng】朝钟【zhōng】砸【zá】去,咣的一【yī】声巨响,把他【tā】吓了一大跳。小偷【tōu】着慌,心想这下糟了,这种声不【bú】就等于是【shì】告诉人们我正【zhèng】在这里【lǐ】偷钟吗?他心里一急,身子一下子扑到了【le】钟上,张开双【shuāng】臂想【xiǎng】捂住钟声,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【zhù】呢!钟声【shēng】依然悠悠地传向远【yuǎn】方。

他越听【tīng】越害怕,不【bú】同【tóng】自由地抽回【huí】双手【shǒu】,使【shǐ】劲捂住自已的耳朵。“咦,钟声变小了【le】,听【tīng】不【bú】见了!”小偷高【gāo】兴起来,“妙极了【le】!把【bǎ】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【bú】进钟声了吗!”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,把耳【ěr】朵塞住,心想【xiǎng】,这下谁也【yě】听不见钟声【shēng】了。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,一下一下,钟声【shēng】响亮地【dì】传到【dào】很【hěn】远的地方【fāng】。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【tōu】捉住了。

故事出自《吕氏春秋 自知》“掩耳盗钟”被说成“掩耳盗铃”,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掩耳盗铃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拨云见日 元 无名氏《陈州【zhōu】粜米》第二【èr】折【shé】:“我【wǒ】投至【zhì】的见了爷爷,就是拨【bō】云【yún】见日,昏镜重磨。”
落叶归根 明 王世贞《鸣凤记》第38出:“落叶归根,丰城剑回。”
人面兽心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【zhī】人贪而好【hǎo】利,披发【fā】左衽,人【rén】面【miàn】兽【shòu】心。”
色飞眉舞 清·杨复吉《梦【mèng】阑琐笔·蔡涛【tāo】》:“蔡【cài】曰:‘步【bù】月山坞,忽闻【wén】清音,令人【rén】色飞眉舞。’”
乌合之众 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
列风淫雨 南朝【cháo】梁·刘勰《文【wén】心【xīn】雕龙·练字》:“《尚书大【dà】传》有‘别【bié】风【fēng】淮雨’,《帝王世纪》云【yún】‘列【liè】风淫雨’;‘别’、‘列【liè】’、‘淮’、‘淫【yín】’,字似潜移;‘淫’‘列’义当而不奇,‘淮’‘别’理乖而新异。
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
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”
雄心壮志 宋 欧阳【yáng】修《苏才翁【wēng】挽诗二首》:“柳岸抚柩送【sòng】归船,雄心【xīn】壮志两峥嵘,谁谓中【zhōng】年志不成。”
救经引足 荀况《荀【xún】子【zǐ】 仲尼》:“志不免乎【hū】奸心,行不【bú】免乎【hū】奸道,而【ér】求有君子【zǐ】圣人之名,辟之【zhī】是犹伏而咶天,救经【jīng】而引其足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