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苏轼的诗 > 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

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

[宋代]:苏轼
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【yù】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【jiē】狼狈【bèi】,余独不觉,已而【ér】遂晴,故作【zuò】此【cǐ】词【cí】。

莫听穿林【lín】打叶声,何妨吟【yín】啸【xiào】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【mǎ】,谁【shuí】怕?一【yī】蓑烟【yān】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【wēi】冷,山头斜照却相【xiàng】迎【yíng】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【guī】去,也无风【fēng】雨【yǔ】也无【wú】晴。

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三月七日【rì】,在【zài】沙湖道【dào】上赶上了下雨,拿着雨具【jù】的仆【pú】人先前离【lí】开了【le】,同行的人都觉得【dé】很狼狈,只有我不这么觉【jiào】得。过了【le】一会儿天晴了,就做了【le】这【zhè】首词。

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【yǔ】声,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,一边【biān】悠【yōu】然【rán】地行走。竹杖和草鞋轻【qīng】捷【jié】得胜【shèng】过骑【qí】马,有什么可怕的?一身蓑【suō】衣任【rèn】凭风吹雨【yǔ】打,照样过【guò】我的一生。

春风微凉,将我的酒意吹醒,寒【hán】意【yì】初上【shàng】,山【shān】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【shí】相迎。回头望一【yī】眼【yǎn】走过来遇到风雨的【de】地【dì】方【fāng】,回去吧,对我来说,既无所谓风雨,也无所谓天晴【qíng】。

注释

定风波:词牌名。

沙湖: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,又名螺丝店。

狼狈: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。

已而:过了一会儿。

穿林打叶声: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。

吟啸:放声吟咏。

芒鞋:草鞋。

一蓑烟【yān】雨任平生:披着蓑衣在风雨【yǔ】里过一辈子也【yě】处之泰然。一蓑(suō):蓑衣,用棕制【zhì】成的雨【yǔ】披。

料峭:微寒的样子。

斜照:偏西的阳光。

向来:方才。萧瑟:风雨吹打树叶声。

也无风雨也无晴:意谓既不怕雨,也不喜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徐中玉 金启华 .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(二) .上海【hǎi】 :华东师范大学【xué】出版【bǎn】社 ,1999 :9-21 .

2、陆【lù】林【lín】编注 .宋词 .北京 :北京师范【fàn】大学出版社【shè】 ,1992 :9-21 .

3、李静 等【děng】 .唐诗【shī】宋词鉴赏大全【quán】集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【shè】 ,2009 :249 .

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创作背景

  这首记事抒怀之【zhī】词作【zuò】于公元【yuán】1082年【nián】(宋神宗元丰五【wǔ】年)春,当时是苏【sū】轼因【yīn】“乌台诗案”被贬【biǎn】为黄【huáng】州(今湖北【běi】黄冈)团练副使的第三【sān】个春天。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【yóu】,风【fēng】雨忽至,朋友深感狼【láng】狈,词人却【què】毫不在【zài】乎,泰然【rán】处之,吟咏【yǒng】自若,缓步而行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徐中【zhōng】玉 金【jīn】启华 .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(二) .上海 :华东师【shī】范大【dà】学出版社 ,1999 :9-21 .

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鉴赏

 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。词人借雨中【zhōng】潇洒徐行之举【jǔ】动,表【biǎo】现【xiàn】了虽处逆境屡遭挫【cuò】折而不畏惧【jù】不【bú】颓丧的倔强性格【gé】和【hé】旷达【dá】胸怀。全【quán】词即景生情,语【yǔ】言诙谐。

  首句“莫听【tīng】穿林【lín】打叶声【shēng】”,一【yī】方面渲【xuàn】染出雨骤风狂,另一方面又以“莫听”二字点明外【wài】物不足【zú】萦怀【huái】之【zhī】意。“何妨【fáng】吟【yín】啸【xiào】且徐行”,是前一句【jù】的延伸【shēn】。在【zài】雨中照常【cháng】舒徐行步,呼应小序“同行【háng】皆狼狈,余独不觉”,又引出下文“谁【shuí】怕”即不怕来。徐行而【ér】又吟啸,是加倍写;“何妨”二字【zì】透【tòu】出一点俏皮【pí】,更增加挑战【zhàn】色彩【cǎi】。首两句是【shì】全篇枢纽【niǔ】,以下【xià】词情都是由此生发。

  “竹杖芒鞋轻胜马【mǎ】”,写词人竹杖芒鞋,顶风冲【chōng】雨,从容前行,以“轻胜马”的自我感【gǎn】受,传达出一【yī】种搏击风雨、笑【xiào】傲【ào】人生的轻松、喜悦和豪迈【mài】之情。“一蓑烟雨任【rèn】平生【shēng】”,此句【jù】更【gèng】进【jìn】一步,由眼前【qián】风雨推及【jí】整个【gè】人【rén】生,有力【lì】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【de】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、不【bú】畏坎坷的超【chāo】然情怀。

  以上【shàng】数句,表【biǎo】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【jīn】,充满清旷豪放之气,寄寓【yù】着独【dú】到【dào】的人生感悟【wù】,读【dú】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,心胸为【wéi】之舒阔。

  过【guò】片到“山头斜照却【què】相迎【yíng】”三句,是写雨过天晴的【de】景【jǐng】象。这几【jǐ】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【yǔ】对应,又为下【xià】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【pù】垫。

  结【jié】拍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【guī】去【qù】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这饱【bǎo】含人【rén】生【shēng】哲理意味的点睛之【zhī】笔,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【wēi】妙的【de】一【yī】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【qǐ】示: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,毫无【wú】差别,社会人生【shēng】中的政治风云、荣辱得失【shī】又何【hé】足挂齿?句中“萧瑟”二【èr】字,意谓风【fēng】雨之【zhī】声,与上【shàng】片【piàn】“穿林打叶【yè】声”相【xiàng】应和。“风雨”二字【zì】,一语双【shuāng】关,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,又【yòu】暗【àn】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“风【fēng】雨”和人生险途。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【jiā】、书画家【jiā】、美食家。字子【zǐ】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【zú】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【jīn】河南省平【píng】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【tú】坎坷,学【xué】识渊博,天资【zī】极【jí】高,诗文书画【huà】皆精【jīng】。其【qí】文汪洋恣肆,明白【bái】畅达,与欧【ōu】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【sòng】八大家”之一【yī】;诗清新【xīn】豪健,善用【yòng】夸张【zhāng】、比喻,艺术表【biǎo】现独具风格,与黄【huáng】庭坚并称【chēng】苏黄;词【cí】开豪【háo】放一派,对后世有【yǒu】巨大影响【xiǎng】,与辛弃【qì】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【yòng】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【huà】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【shì】人画”。著【zhe】有《苏东【dōng】坡全集》和《东【dōng】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渔家傲 一首李公求

金朝王哲

圣老子元姓【xìng】李。今正【zhèng】是遗风起。向他方【fāng】求【qiú】出离。明【míng】位。从坎暗清凉【liáng】地。便施仁兼富义。还略叙闲中意。内【nèi】无心真活计。分美。都【dōu】水火须交【jiāo】济。

南天门观音寺遥望

弘历

古刹礼大士,虚堂息劳身。旋起凭栏望,旧径还如新。

谷转见行骑,山高截片云。是时秋始孟,绿树犹繁纷。

园中赏梅

宋代陆游

行遍茫茫禹画州,寻梅到处得闲游。

春前春後百回醉,江北江南千里愁。

醉吕洞宾画

元代胡天游

碧眼朦胧,风须猎猎。一朵仙花红衬颊,瑶池宴罢九霞浆。

人世已非唐日月,飙轮倚【yǐ】醉风【fēng】泠泠。玉山【shān】恨不扶飞琼【qióng】,城南老魅尔何物。

都益处欢宴赠同筵诸子丁卯

近现代常燕生

薄海惊涛【tāo】播战尘,并时洗【xǐ】刷【shuā】待何人。只今岳【yuè】岳朱楼宴,尽是堂堂赤县身。

他【tā】日乾坤系诸子【zǐ】,古来勋伐出【chū】天【tiān】民。戎贪胡诈终归败【bài】,此事【shì】关头要细论。

锦溪馆月夜怀黎惟仁

欧大任

夜久众諠息,幽人月下吟。潮来疑涧响,家远似山深。

送客烟中屦,期僧石上琴。何由共玄度,于此长禅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