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杜甫的诗 >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

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

[唐代]:杜甫

纨绔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丈人试静听,贱子请具陈。

甫昔少年日,早充观国宾。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(读书破万卷一作:读破万卷书)

赋料扬雄敌,诗看子建亲。李邕求识面,王翰愿卜邻。

自谓颇挺出,立登要路津。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

此意竟萧条,行歌非隐沦。骑驴十三载,旅食京华春。

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。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

主上顷见征,欻然欲求伸。青冥却垂翅,蹭蹬无纵鳞。

甚愧丈人厚,甚知丈人真。每于百僚上,猥颂佳句新。

窃效贡公喜,难甘原宪贫。焉能心怏怏,只是走踆踆。

今欲东入海,即将西去秦。尚怜终南山,回首清渭滨。

常拟报一饭,况怀辞大臣。白鸥没浩荡,万里谁能驯?

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,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。

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,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。

我在少年时候,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。

先后读熟万卷书籍,写起文章,下笔敏捷好像有神。

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,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。

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,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。

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,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。

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,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。

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,忧愁歌吟,决不是想优游退隐。

骑驴行走了十三年,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。

早上敲过豪富的门,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。

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,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。

不久被皇帝征召,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。

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,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。

我很惭愧,你对我情意宽厚,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。

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,朗诵着佳句,夸奖格调清新。

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,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。

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,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。

我要向东奔入大海,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。

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,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。

想报答你的“一饭之恩”,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。

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,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?

注释

纨绔:指富贵【guì】子弟。不饿死【sǐ】:不【bú】学【xué】无【wú】术却无【wú】饥饿【è】之忧。儒冠多误身:满【mǎn】腹【fù】经【jīng】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。这句【jù】是全诗的纲要。《潜【qián】溪诗眼》云:“此一篇立意也。”

丈人:对长辈【bèi】的尊称。这里指韦济。贱子【zǐ】:年少位卑【bēi】者自谓。这里是杜甫自称。请,意谓【wèi】请【qǐng】允许我。具陈:细说。

破万卷:形容书读得多。如有神:形容才思敏捷,写作如有神助。

扬【yáng】雄:字子云,西汉辞赋家。料【liào】:差不多【duō】。敌:匹【pǐ】敌。子建:曹植的字,曹操之子,建【jiàn】安时【shí】期著【zhe】名文学家。看:比拟【nǐ】。亲:接【jiē】近。

李邕:唐代文豪、书法家,曾【céng】任北【běi】海郡太守。杜甫【fǔ】少年在洛阳时,李【lǐ】邕奇【qí】其才,曾主【zhǔ】动去结识他。王【wáng】翰:当【dāng】时【shí】著名诗人,《凉州词【cí】》的作者。

挺出:杰出。立登要路津: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。

尧舜:传说中上古的圣君。

骑驴:与乘【chéng】马的达官贵人对比。十三【sān】载:从公【gōng】元【yuán】735年【nián】(开元二十三年)杜甫参加进士考试,到公元747年【nián】(天宝六载【zǎi】),恰好十【shí】三载。旅【lǚ】食:寄食。京华:京师,指长安【ān】。

主【zhǔ】上【shàng】:指唐玄宗。顷:不久前。见【jiàn】征:被征召。歘然:忽然【rán】。欲求【qiú】伸【shēn】:希望【wàng】表现自己的才能,实现致君尧【yáo】舜的志愿。

青冥却垂翅:飞鸟【niǎo】折翅从【cóng】天空【kōng】坠落【luò】。蹭蹬:行进困难的样子【zǐ】。无纵鳞【lín】:本指鱼不能纵身远【yuǎn】游。

贡【gòng】公:西汉人贡禹。他与王吉为【wéi】友,闻【wén】吉显贵,高兴得弹冠相【xiàng】庆,因为知道【dào】自己也将出头。杜甫【fǔ】说自己也曾【céng】自比【bǐ】贡禹,并【bìng】期【qī】待韦【wéi】济能荐拔自己。难【nán】甘:难以甘心忍受。原宪;孔子的学生,以贫穷出名。

怏怏:气愤不平。踆踆:且进且退的样子。

东入海:指避世【shì】隐居。孔子曾言:“道不行,乘【chéng】桴【fú】浮于海。”(《论语【yǔ】》)去秦:离开长安。

报【bào】一饭:报【bào】答一饭之恩【ēn】。辞大臣:指辞别【bié】韦济。这两句说明赠诗【shī】之故【gù】。

白【bái】鸥【ōu】:诗人自【zì】比。没浩荡:投身于【yú】浩荡的烟波之间。谁【shuí】能驯:谁还能拘【jū】束【shù】我呢?

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创作背景

  此诗作于公元748年(唐玄宗天宝【bǎo】七【qī】载),时杜甫【fǔ】37岁,居【jū】长安。公元747年(天宝六载),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【fù】试,李林甫命尚书省试,对【duì】所有应试之人统【tǒng】统不予录【lù】取。杜甫这时应试落第,困守长安【ān】,心【xīn】情【qíng】落寞,想离【lí】京出游,于是就写【xiě】了这【zhè】首诗向韦济告【gào】别【bié】。

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鉴赏

 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【de】诗篇中,要数这【zhè】一首【shǒu】是【shì】最【zuì】好【hǎo】的了。这类社【shè】交性的诗,带有明显的急【jí】功求利【lì】的企【qǐ】图。常人【rén】写来,不【bú】是曲意讨好对方【fāng】,就是有意贬低【dī】自己,容【róng】易【yì】露出【chū】阿谀奉承、俯首【shǒu】乞怜的寒酸相。杜甫【fǔ】在【zài】这【zhè】首【shǒu】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,直抒胸臆,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【zhě】压制人【rén】材的悲愤不平【píng】。这是他超出常人之【zhī】处。

  诗人主要【yào】运【yùn】用【yòng】了对比和顿挫【cuò】曲折的表现手【shǒu】法【fǎ】,将胸中郁结的情思,抒写得如【rú】泣【qì】如诉,真切动人。这首诗应该说是【shì】体现杜诗“沉郁顿挫”风格的【de】最早的一篇。

  诗【shī】中对比有两种情况,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【bǐ】;一是以自己【jǐ】的今【jīn】昔对比。先说以【yǐ】他人【rén】和自己【jǐ】对比。开端的“纨袴不饿【è】死【sǐ】,儒冠多【duō】误身”,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【míng】,像江【jiāng】河决口那【nà】样突然喷【pēn】发【fā】出来,真有劈空而起,锐不可当【dāng】之势【shì】。在诗人所处的【de】时代,那【nà】些纨袴子弟【dì】,不学无术,一个个过着脑满【mǎn】肠肥、趾高气扬的生【shēng】活;他们【men】精神空【kōng】虚【xū】,本【běn】是【shì】世上多余的人,偏又【yòu】不【bú】会【huì】饿死。而像杜甫那样正直的【de】读书人【rén】,却大多空怀壮【zhuàng】志【zhì】,一直挣扎【zhā】在饿死的【de】边缘,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。这两句诗,开门见山,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【zhǔ】旨【zhǐ】,有力地概【gài】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【dǎo】置【zhì】的黑暗【àn】现实。

 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,写“纨袴【kù】”的“不饿死”,主要是为了【le】对【duì】比突出“儒冠”的“多误身”,轻【qīng】写别人是为了重写【xiě】自己。所【suǒ】以【yǐ】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,便撇开“纨【wán】袴”,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【qiú】“儒冠【guàn】”事业中今昔截然不【bú】同的苦乐变化,再一次运用对比,以浓【nóng】彩重墨抒写【xiě】了【le】自己少年得意蒙荣、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【kǎi】。这第二【èr】个对比,诗【shī】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【jù】,真是大起大落,淋漓尽致。从“甫昔【xī】少年日”到【dào】“再使风俗淳”十二句,是【shì】写得意蒙荣。诗人用铺【pù】叙追忆的【de】手法,介绍【shào】了自己早年出众的【de】才学和远【yuǎn】大的抱负。少【shǎo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【luò】阳一带见【jiàn】过【guò】大世面。他博学【xué】精【jīng】深,下笔有神。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,咏【yǒng】诗眼看就与曹【cáo】植【zhí】相【xiàng】亲。头角乍【zhà】露,就博得【dé】当代【dài】文【wén】坛领袖李【lǐ】邕、诗人王翰【hàn】的【de】赏识。凭【píng】着这样卓越挺【tǐng】秀【xiù】的才【cái】华,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【míng】,登上仕途,还不【bú】是易如【rú】反掌。到【dào】那时就可实现梦寐【mèi】以【yǐ】求【qiú】的“致君尧舜上【shàng】,再【zài】使风【fēng】俗淳”的政治理想了。诗人信笔【bǐ】写【xiě】来,高视【shì】阔步,意【yì】气风发,大有踌躇满志、睥睨一切的气概。写这一些,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,但更重要的还是要【yào】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。从【cóng】“此【cǐ】意竟萧条”到【dào】“蹭蹬无纵鳞”,又用十【shí】二句写误身受【shòu】辱【rǔ】,与【yǔ】前【qián】面的十二句【jù】形成【chéng】强烈的对【duì】比【bǐ】。现实是残酷的【de】,“要路津”早已被“纨【wán】袴”占【zhàn】尽,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【dùn】无情地嘲弄着诗【shī】人。诗中写了【le】诗人在繁【fán】华京城【chéng】的旅客生涯:多【duō】少年来【lái】,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【shòu】驴,奔波颠踬在【zài】闹市【shì】的【de】大【dà】街小巷。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【de】大门,受尽【jìn】纨袴【kù】子【zǐ】弟的白眼;晚上尾随【suí】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【yù】归来。成年【nián】累月就在权贵们【men】的残【cán】杯冷炙【zhì】中讨生活。不【bú】久前诗人又【yòu】参加了朝【cháo】廷主持的一次特试,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【gè】忌【jì】才的大骗局,在“野【yě】无【wú】遗贤”的【de】遁辞【cí】下【xià】,诗人和其他应【yīng】试的士子全都落【luò】选了。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【dǎ】击,就像刚飞向蓝【lán】天的【de】大鹏又垂【chuí】下【xià】了双翅,也【yě】像遨游于远洋的鲸鲵【ní】一【yī】下子【zǐ】又失去【qù】了自【zì】由。诗人的【de】误身受辱【rǔ】、痛苦不幸也就达【dá】到了顶点。

 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【miáo】写【xiě】,迤逦【lǐ】展开,犹如【rú】一个【gè】人【rén】步步登高,开【kāi】始确【què】是满目春【chūn】光,心花怒放,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,如高山坠石,一落千丈【zhàng】,从【cóng】而使【shǐ】后半篇完全笼罩【zhào】在一片悲愤【fèn】怅惘的氛围中。诗人越是【shì】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【huǒ】热闹,越能【néng】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【de】悲凉凄惨,这【zhè】大概【gài】是诗人要着力【lì】运用对比的苦【kǔ】心所在。

  从“甚愧丈人【rén】厚”到诗的终篇,写诗人对【duì】韦济的感激【jī】、期【qī】望【wàng】落空、决【jué】心离去【qù】而又恋恋不【bú】舍的矛盾【dùn】复杂心情。这样丰富错杂【zá】的思想内【nèi】容,必然要求诗【shī】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【xiàn】,才【cái】能收到【dào】“其入人也深”的艺术效果。在坎【kǎn】坷【kě】的人生道路【lù】上,诗人【rén】再也不能忍【rěn】受像孔子学生原宪那【nà】样【yàng】的贫困了。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【àn】自高【gāo】兴,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【ér】弹冠相庆。诗人十【shí】分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【shí】际的帮助,但现【xiàn】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【xī】望是不【bú】可能实现了。诗人【rén】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【yàng】愤愤不平,快要离去【qù】了却仍不免在那【nà】里顾瞻【zhān】俳徊。辞【cí】阙远【yuǎn】游,退隐江海之上【shàng】,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,也【yě】是【shì】不得已的。他对自己【jǐ】曾寄以【yǐ】希【xī】望的帝【dì】京,对曾【céng】有【yǒu】“一饭之恩”的韦济,是那样恋恋不【bú】舍【shě】,难以忘【wàng】怀。但是,又没【méi】有办法【fǎ】。最后只能毅然引【yǐn】退,像白鸥那【nà】样【yàng】飘飘远逝在万里波【bō】涛之间。这一段,诗人【rén】写自己由盼转愤、欲去不【bú】忍、一步三回头的矛盾【dùn】心理,真【zhēn】是曲【qǔ】折尽情,丝丝入扣,和【hé】前面动人的【de】对【duì】比相结合,充分体现出杜诗“思深意曲,极鸣悲慨”(方【fāng】东树《昭昧【mèi】詹言【yán】》)的艺【yì】术特色【sè】。

  “白鸥没浩荡,万【wàn】里谁能驯!”从结【jié】构安排上看【kàn】,这个结【jié】尾【wěi】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【de】,宛若奇峰突起【qǐ】,末势愈壮。它将诗人高洁的情【qíng】操、宽【kuān】广的胸【xiōng】怀、刚【gāng】强的性格,表【biǎo】现得辞【cí】气喷薄【báo】,跃【yuè】然纸上。正如浦起龙指出的“一【yī】结【jié】高绝”(见《读【dú】杜【dù】心解【jiě】》)。董【dǒng】养性也说:“篇中……词气磊落【luò】,傲睨【nì】宇【yǔ】宙,可见公虽困踬之中,英【yīng】锋俊彩【cǎi】,未尝少挫也【yě】。”(转引自仇【chóu】兆鳌《杜诗详注》)吟咏这样的曲终【zhōng】高奏,诗人青年时【shí】期的英气豪情,会重【chóng】新在读者心头激荡。诗【shī】人经【jīng】受着尘【chén】世的【de】磨炼,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【bú】合理现【xiàn】实【shí】屈服,显【xiǎn】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,从而把全诗的【de】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【xīn】的高度。

  此诗通篇直【zhí】抒胸臆,语【yǔ】句【jù】颇多排比,语意纵横转折,感【gǎn】愤悲壮之气溢于字里【lǐ】行间。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【yòng】了对【duì】比和顿挫【cuò】曲折的笔法,而且【qiě】语言质【zhì】朴中【zhōng】见锤炼,含【hán】蕴【yùn】深广。如“残杯与冷炙,到【dào】处潜悲辛”,道尽【jìn】了【le】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【shāng】。一个“潜”字【zì】,表现悲辛的无【wú】所不在,可谓悲沁骨髓,比用【yòng】一个寻【xún】常的“是”或【huò】“有”字【zì】,就精细【xì】生动【dòng】得多【duō】倍【bèi】。句【jù】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【hé】,以散为【wéi】主,因此既有【yǒu】整齐对衬之美,又有纵横飞动【dòng】之妙。所以这【zhè】一切,都足【zú】证诗人功【gōng】力的深厚,也预示着诗人【rén】更趋成熟的长【zhǎng】篇巨【jù】制,随着时代的剧变和【hé】生活的充实,必将辉耀于【yú】中古的诗坛。

杜甫简介

唐代·杜甫的简介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【nán】府【fǔ】巩县【xiàn】(今河【hé】南省巩义市)人【rén】,唐代伟大【dà】的现实【shí】主【zhǔ】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【lǐ】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【le】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【mù】即“小李【lǐ】杜”区别开来【lái】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【chēng】“大李杜【dù】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【bǎo】留了【le】下来,诗艺精湛,在【zài】中国古典诗歌中【zhōng】备【bèi】受推【tuī】崇,影响深远【yuǎn】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【chéng】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...〔 ► 杜甫的诗(1134篇)

猜你喜欢

送张穆之还鲸山旧居二首 其二

明代何巩道

驽骀无力自蹉【cuō】跎【tuó】,重过龙门【mén】感【gǎn】自多。南【nán】海甘棠留世泽,西淮流水叹恩【ēn】波。

操【cāo】同清□常依鹤【hè】,书寄山阴好换鹅。一【yī】奏【zòu】玉【yù】琴江月上,倚流閒听县人歌。

偈颂十一首

宋代释了演

时当亚岁,节届书云。

不萌枝上唤春归,无影树头增秀色。

昆仑顶上放歌

冯其庸

三上昆仑【lún】意更赊,最高峰顶望【wàng】中华。神州处处多佳【jiā】气,目尽青天【tiān】到海【hǎi】涯。

茄藤社观番戏二绝句 其一

清代范咸

连臂相看笑踏歌【gē】,陈词道是【shì】感恩多。剧【jù】怜不【bú】似弓鞋影,一曲春【chūn】风【fēng】奈若何。

屏翁领诸孙小集亦龙弟野亭君玉即席有诗次韵

宋代戴炳

结屋新亭好,登临雅兴长。心融八窗白,尘隔九衢黄。

泛菊金英碎,尝粳玉颗香。更期梅着蕊,来赏小春光。

鹧鹄天 暮春口占

清代周翼椿

仄仄轻【qīng】寒【hán】褪袷衣【yī】。清和天【tiān】气夏来时【shí】。雨馀新绿连云暗,风过残红【hóng】满院飞。

焚百和,理金徽。新词【cí】自【zì】咏送春归【guī】。春驹【jū】不识韶华【huá】去,犹逐馀香飐粉【fěn】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