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緌字的解释
緌

拼音 ruí 注音ㄖㄨㄟˊ
部首糹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
五笔XTVG 统一码7DCC
笔顺フフ丶丶丶丶ノ一丨ノ丶フノ一
名称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、撇点、撇、横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ruí(ㄖㄨㄟˊ)

⒈  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:“葛履五两,冠緌双止。”

⒉  像缨饰的下垂物。

⒊  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,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。

⒋  系结。

⒌  继续。

异体字

  • ?

English

tassels hanging from hat


※ 緌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緌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ruí

〈名〉

(1) 缨子 [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]

緌,系冠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谓缨之垂者。

丧冠不緌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
(2) 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

冠緌缨。——《礼记·内【nèi】则》。孔颖达疏:“结缨颌下以固【gù】冠,结之【zhī】余者,散而【ér】下垂,谓之【zhī】緌。”

(3) 似缨饰的下垂物

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——唐· 虞世南《蝉》

(4) 古指有虞氏旌【jīng】旗,以旄牛【niú】尾注于竿首为之【zhī】。后泛指【zhǐ】旌旗【qí】或旗帜的【de】垂游【yóu】 [flag]。如:緌章(古代旗【qí】竿顶端【duān】所饰的【de】染色鸟羽或旄牛尾,用以别贵贱);緌旌(垂【chuí】旒舒展的旗幡)

词性变化

ruí

〈动〉

(1) 系结 [tie]

蹑履緌冠。——宋·佚名《沁园春·寿东屏》

(2) 继续 [continue]

緌,继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
康熙字典

緌【未集中】【糸部】 康熙筆画:14画,部外筆画:8画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儒隹切《正韻》如隹切,?音【yīn】蕤。《說文》系冠【guàn】纓【yīng】也。《詩·齊風》冠緌雙止。《傳【chuán】》冠緌,服之尊者【zhě】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其緌【ruí】也。《註》緌,纓飾【shì】。

《禮·檀弓》范則冠而蟬有【yǒu】緌。《註》蟬,蜩也。緌爲蜩【tiáo】喙,長【zhǎng】在腹下。

《周禮·天官·夏采註【zhù】》緌,以旄牛尾【wěi】爲之,綴于橦上,所謂【wèi】注【zhù】旄于干首者。《釋名》緌,有虞氏【shì】之旌【jīng】也。注【zhù】旄竿【gān】首,其形【xíng】橤橤然也。《集【jí】韻》緌【ruí】,或作綏。詳【xiáng】綏字註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緌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

系冠纓也。从糸委聲。儒隹切

说文解字注

(緌)系冠纓?者。各本作系【xì】冠纓也【yě】。韵會【huì】無【wú】也【yě】字。皆【jiē】非。今正。緌與纓【yīng】無【wú】異材。垂其【qí】餘【yú】則【zé】爲【wèi】緌。不垂則臿於纓卷閒。內則冠緌纓【yīng】注曰。緌者、纓之餘也。正義曰。結纓頷下以固【gù】冠。結之餘者散而下垂謂之緌。按玉藻曰【yuē】。有事然【rán】後【hòu】緌。檀弓曰。喪冠不緌。扱其餘也。引【yǐn】申之爲旌旂之緌【ruí】。以旄牛尾爲之。古字【zì】或作蕤。或叚綏爲之。从糸。委聲。儒徍【wā】切【qiē】。古音在十【shí】六【liù】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