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í

刻石


拼音kè shí
注音ㄎㄜˋ ㄕˊ

刻石

词语解释

刻石[ kè shí ]

⒈  在石上雕刻。

⒉  即石【shí】刻。指刻有文字、图画的碑碣或石【shí】壁等【děng】。亦【yì】指石雕像或【huò】刻【kè】于石上的文字【zì】、图画等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在石上雕刻。

《史记·秦始皇【huáng】本纪》:“始皇 东行郡县【xiàn】,上【shàng】 邹嶧山。立【lì】石【shí】,与 鲁 诸儒生议,刻石颂 秦 德。”
唐 白居易 《蜀路石妇》诗:“后人高其节,刻石像妇形。”
清 龚自珍 《说刻石》:“古者刻石之事有九。”
李季 《菊花石》二:“林家湾 前柳成荫,柳下住着刻石人。”

⒉  即石刻。指【zhǐ】刻有文字、图画的碑【bēi】碣或石【shí】壁等。亦指石雕【diāo】像或刻于石上【shàng】的文字【zì】、图画【huà】等。

《南史【shǐ】·范云传》:“云 以山上【shàng】有 秦始皇 刻石,此文三句一韵,人多【duō】作两句读之,并【bìng】不得韵。”
宋 何【hé】薳 《春渚纪闻·坡谷前身【shēn】》:“世传 山谷【gǔ】道人 前身为【wéi】女子,所【suǒ】説不一。近见 陈安【ān】国 省【shěng】干【gàn】 云:山谷 自【zì】有刻石,记此事於 涪陵江 石【shí】间。”
叶圣陶【táo】 《记金【jīn】华的两个岩洞》:“达夫 游记说【shuō】内洞石壁上‘ 唐【táng】 宋 人的题名【míng】石【shí】刻很多,我所见到的,以 庆历 四年的刻【kè】石为最【zuì】古’。”

国语辞典

刻石[ kè shí ]

⒈  将文字或图案刻在碑碣、崖壁上。

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:「刻石颂【sòng】秦德,议【yì】封【fēng】禅望【wàng】祭山川之事。」
《后汉【hàn】书·卷八·孝【xiào】灵帝纪》:「诏【zhào】诸儒正【zhèng】五【wǔ】经文字,刻石立于【yú】太学门【mén】外。」

⒉  刻有文字、图象的碑碣。

《南史·卷五七【qī】·范【fàn】云传》:「云以山【shān】上有【yǒu】秦始皇刻石,此文三【sān】句一韵,人多作两句【jù】读之【zhī】,并不得韵【yùn】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刻石"的意思解释、刻石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进入石屋,叶【yè】峰就瞧见一个身穿蓝【lán】衣,粉妆玉【yù】砌的少女在【zài】为一个手持刻刀,正在雕刻【kè】石雕【diāo】的老【lǎo】者倒酒,酒是乳白色【sè】的,散发出【chū】羊奶【nǎi】的香味。

2.很有【yǒu】可能你所谈到的【de】在坟【fén】墓中如此多的知【zhī】识,一张羊皮稿【gǎo】,或一块刻石,可能被送【sòng】到几乎全【quán】部无意识的发掘者【zhě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