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āi

胎骨


拼音tāi gǔ
注音ㄊㄞ ㄍㄨˇ

胎骨

词语解释

胎骨[ tāi gǔ ]

⒈  指坯子或骨架。

⒉  指人的骨格,身材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坯子或骨架。

宋 陶穀 《清【qīng】异录·缕子脍【kuài】》:“造缕子膾【kuài】,其法用鯽鱼肉鲤鱼子,以【yǐ】碧笋或菊花为【wéi】胎骨【gǔ】。”
《元典章·礼【lǐ】部五·春牛经式》:“释造春【chūn】牛……用【yòng】桑柘木为【wéi】胎骨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一二〇回【huí】:“州人庙祝【zhù】,随塑 戴宗 神像於庙里【lǐ】,胎骨是他的真身。”

⒉  指人的骨格,身材。

《三侠五【wǔ】义》第【dì】十二回:“瞧不得这条好汉,原来是【shì】一【yī】个諂【chǎn】諛的狗才【cái】,可惜他辜负了好胎骨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胎骨"的意思解释、胎骨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