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uì

芜秽


拼音wú huì
注音ㄨˊ ㄏㄨㄟˋ

繁体蕪穢


芜秽

词语解释

芜秽[ wú huì ]

⒈  田亩久不加耕耘,致使杂草蔓生。即“荒废”

荒凉芜秽。

overgrown with weeds; be unattended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芜薉”。亦作“芜濊”。

⒉  荒芜。谓田地不整治而杂草丛生。

《楚辞·离骚》:“虽萎絶其亦何伤兮,哀众芳之芜秽。”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坟墓芜秽而不脩兮,魂无归而不食。”
宋 司马【mǎ】光 《晋祠谢【xiè】晴【qíng】文》:“污邪【xié】既瀦【zhū】,平原将溢,田恐芜秽,民忧垫隘。”
胡适 《记李觏的学说》:“沃壤犹为芜秽,况瘠土乎?”

⒊  引申为丛生的杂草。
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用刑》:“覩乱萌,则若薙田之芟芜薉。”

⒋  污浊;污秽。

《楚辞·招魂》:“主此盛德兮,牵於俗而芜秽。”
明 刘基 《吊岳将军赋》:“固将军之不辰兮,哀中原之芜秽。”
白采 《羸疾【jí】者的爱》诗:“我的【de】工作,只【zhī】能为你【nǐ】们芟剔【tī】芜秽,让你们更【gèng】见矞皇璀璨【càn】!”

⒌  使污秽;玷污。

唐 李翱 《百官行状奏》:“芜秽简册,不可取信。”
元【yuán】 刘壎 《隐居通【tōng】议·文章八》:“贤者留芳简【jiǎn】册【cè】,不肖者芜秽垓【gāi】埏。”

⒍  冗杂;杂乱。

《淮南子【zǐ】·齐【qí】俗训》:“原人之【zhī】性【xìng】,芜濊而不得【dé】清明者,物或堁之也。”
南朝 梁 萧统 《<文选>序》:“略其芜秽,集其清英。”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书事》:“其事芜秽,其辞猥杂。”
清 富察敦崇【chóng】 《<燕【yàn】京岁时【shí】记>跋》:“此记【jì】皆从实録写【xiě】,事多琐碎,难免有冗杂芜秽之讥【jī】。”

国语辞典

芜秽[ wú huì ]

⒈  杂草丛生,土地荒废。

《楚辞·宋玉·九辩》:「农夫辍耕而容与兮,恐田野之芜秽。」
《文选·杨恽·报孙会宗书》:「田彼南山,芜秽不治。」

繁茂

⒉  比喻作奸败德的人。

《三国志·卷四五·蜀书·杨戏传》:「翦除芜秽,惟刑以张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芜秽"的意思解释、芜秽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衡量【liàng】文字【zì】哪里要增,哪量要【yào】减;考虑笔墨哪里该浓,哪【nǎ】里该淡,删击多余的字句【jù】,剪【jiǎn】除芜秽韵内容,使文【wén】章减轻负【fù】担,避免冗长累敷。

2.一【yī】切都不那么热闹、生动,光彩炫耀,但朴素【sù】、自然【rán】,没有【yǒu】荒凉【liáng】芜秽,又无古今征戍【shù】之地的残破【pò】和悲壮。